
近日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自然资源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推动城乡高中教育资源均衡,2030年实现学位充足、质量提升。
《计划》明确,到2030年,将实现县中布局更加合理,为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提供充足学位;教师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显著提升,满足教育教学需要;"唯分数、唯升学"的应试教育倾向得到有效扭转;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,市域内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,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。
《计划》提出五大主要任务:扩资源、提质量、强保障、优生态、促融通。重点实施八大行动,包括教育资源扩容行动、办学条件改善行动、课程教学提质行动、教师队伍提升行动、教育数字化赋能行动、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、办学规范化行动、对口帮扶行动。
在教育资源扩容方面,《计划》要求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,科学制定县中布局建设规划,新建、改扩建一批县中,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,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。同时,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,优化重组现有教育资源,新建一批普通高中。
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,《计划》明确将加强县中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乡村人才振兴规划,深化"县管校聘"管理改革,完善教师编制、岗位资源统筹使用机制。同时,实施头雁教师岗位计划,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,建立名师工作室、课程基地等,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。
《计划》还特别强调教育数字化赋能,要求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县中校园网升级,支持县中建设智慧教室,提升数字化教学装备水平,构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。同时,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,探索开展教师和人工智能协同的"双师课堂"试点。
发布于:河南省众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